河道生態治理的應注意的問題
必須截流污水
進行河道的生態治理,首要任務是要進行流域污水的截流。將排放入河的污染源截污納入城市污水管網,禁止向河道內排放污水。可根據洪水汛情預報,提前放空, 利用洪水對蓄積水進行置換,以保證河道良好水質。
保證水流多樣化
生態型河道要求在滿足行洪需求的基礎上,宜寬則寬、宜彎則彎、深淺不一,以形成水流的多樣性。水流的多樣性能夠滿足不同生物在不同階段對水流的需要,同時也更具景觀價值。
采用可滲透型護岸、護底
河道的護岸和護底不可全部用混凝土漿砌石結構,可利用卵石、塊石堆體等具有滲透性的材料,不阻斷河道內外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。護岸也可利用粘土夯實邊坡, 或采用根系發達的喬木、灌木和草本植物進行護坡處理。
合理配置岸邊及水生植被
河岸上盡可能留出空間,在河道中以小島、岸邊灘地等形式因地制宜地營造一些濕地,也是河道生態治理的一種重要手段。濕地是水生態系統中最有代表性及功能作用最強、最完整的區域,它可起到自然生態系統中物理、化學、生物的共同作用,促進水生態系統的平衡。另外,濕地充滿了野趣,散發著自然氣息,可成為休閑娛樂的場所。 河道水面上可種植浮水植物和浮葉植物,如水葫蘆、荷花、睡蓮等,這些水生植物能夠吸收水中的營養物質,有助于水體的自我凈化。
建立完善的河道管理制度
河道治理完成后,要加強管理,以維護河道的生態平衡。①要加強對水中生物和水體質量的觀察與調查,及時掌握生物種群的生長、繁殖情況和水體質量變化規律,對生物的數量、品種及時進行調節。②要監督檢查流域的污染物排放情況,禁止向河道內排放未經處理的污水和垃圾,保持河水水質。③要合理利用相關設施,通過河水置換、增氧等綜合措施,增強水生態系統修復的效果。